中药学博士学位点简介
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中药学学科始建于1959年建校之初,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中药学硕士研究生,1981年获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3年获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2005年成为首批浙江省“重中之重”学科,2007年获批设立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2013年成为浙江省“十二五”重中之重一级学科,2016年列为浙江省“十三五”一流学科(A类),2017年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。目前中药学学科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,秦路平教授为后备学科带头人。
学位点目前拥有专任教师58人,其中正高级28人,博士生导师23人,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,省“钱江学者”特聘教授3人、省“新世纪151人才工程”重点资助对象2人、省教学名师2人、省卫生高层次人才4人,在校博士生56人。
学位点围绕浙江特色中药资源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,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,致力于培养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开发研究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,已成为我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要基地,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。目前设有6个研究方向,分别是:①中药鉴定与品质提升;②中药资源与植物生物代谢工程;③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;④中药药理及作用机制;⑤中药制剂与现代技术;⑥中药炮制与质量标准。
药学硕士学位点简介
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药理学、生药学、药剂学、微生物与生化药学、药物分析学、药物化学、实验动物与比较药理学(自设)等7个二级学科,人才培养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“校、院、基地”三级管理。自招收研究生以来,始终秉承“求本远志”校训,坚持“学生为本、学术至上”理念,弘扬“大医精诚、锐意创新”精神,通过改革培养模式、优化课程体系、注重实践环节,探索出综合性药学人才的培养道路,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特色,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
【药剂学】
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。主要开展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。依托浙江省“十三五”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(B)类、国家中管局科研三级实验室,主要围绕组合微透析等技术,对药效物质基础和ADME/Tox展开研究,并进行纳米、缓控释制剂研究。团队成员10人。近5年,承担科研项目共16项,其中国家级7项,省部级6项。获授权专利14项。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。发表论文96篇,其中SCI 13篇。在本校招收培养本学科硕士83人(授学位95人)。
【药理学】
药物药效学评价和机制研究。主要开展药物药效学评价和机制研究。依托浙江省“十三五”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(B)类、国家中管局科研三级实验室、浙江省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,主要围绕恶性肿瘤等疾病,应用多元生物信息技术,进行药物药效物质基础、作用机理与构效关系等研究。团队成员17人。近5年,承担科研项目共31项,其中国家级11项,省部级16项。获省部科研奖励1项。发表论文121篇,其中SCI 32篇。在本校招收培养本学科硕士65人(授学位48人)。
【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学】
药物合成与体内、外分析及评价。主要开展药物合成与体内、外分析及评价研究。依托浙江省“十三五”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(B)类,主要围绕小分子药物中间体进行合成方法学研究及其合成工艺优化,采用现代分析技术,进行药物体内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等研究,并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。团队成员12人。近5年,承担科研项目共12项,其中国家级3项,省部级6项。获授权专利3项。发表论文36篇,其中SCI 24篇。在本校招收培养本学科硕士23人(授学位6人)。
【生药学】
生药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。主要开展生药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研究。依托浙江省“十三五”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(B)类,围绕道地药材特别是浙江道地和特色药材为重点,开展生药的分类地位、形态特征、有效成分、谱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,进行生态地理环境、遗传变异因素等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研究,以及进行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群结构、及与药材品质相关性和生物菌肥提高药材品质的作用研究。团队成员5人。近5年,承担科研项目共3项,其中省部级1项。发表论文2篇,其中SCI 1篇。在本校招收培养本学科硕士8人(授学位15人)。
【微生物与生化药学】
药用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评价。主要开展药用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评价以及药物的生物转化研究。依托浙江省“十三五”药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(B)类,国家中管局科研三级实验室,围绕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研究天然药用资源,将传统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,通过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等途径,培育优质的药物品种。团队成员5人。近5年,承担科研项目共14项,其中国家级3项,省部级5项。获授权专利1项。发表论文64篇,其中SCI 10篇。在本校招收培养本学科硕士35人(授学位25人)。